| 
  
 | 業(yè)內人士建議:應構建“生產地”與“銷售地”的直接對接 |   
 |  |  | 
  
 | 
  
 | 2011-02-18   作者:記者 侯大偉 陳健 陳鋼 張淼淼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 【字號 
 大 
 中 
 小】 | 
  
 |  
     
由于蔬菜種植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jié)性,而市場需求也對蔬菜供應的質量和種類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于北方很多城市來說,蔬菜供應很難靠本地區(qū)生產自給。業(yè)內人士認為,不妨大力發(fā)展區(qū)域化蔬菜生產基地,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生產地”與“銷售地”的直接對接。西安新橋農產品交易市場顧問郭俊杰說,在“全國大流通”的蔬菜供應模式下,蔬菜從農民地頭銷售,到兩級批發(fā),再到終端零售,一般要經過4次裝卸,還要經過長途運輸,在此過程中,腐敗、蒸發(fā)、散落的蔬菜損耗平均在30%左右。如果遇上惡劣天氣,蔬菜的損耗會達到90%以上,菜價極易在短時間內出現“飆升”情況。這就需要在“生產地”和“銷售地”建立起更為緊密的對接關系,以實現點到點的供應,不僅可以最大壓縮中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根據需求實現蔬菜的精加工,以提高蔬菜運輸的效率。
 目前,北京市場蔬菜供應96%就是靠外地供應,每天需要2000多萬公斤的蔬菜供應量。從北京市商務部門的監(jiān)測結果看,近期北京的蔬菜上市量每天都達到2100萬公斤以上,總量供應充足。其重要經驗就在于,北京市商務委曾多次組織北京主要農產品批發(fā)企業(yè)和大型連鎖超市赴新疆、內蒙古、海南等地,與當地生產骨干企業(yè)開展洽談對接活動,做好果蔬產銷銜接工作。據了解,目前全北京市6家大型連鎖超市已與全國110多家農業(yè)合作社建立了合作關系。
 長期在四川彭州蔬菜基地采購的青海西寧蔬菜批發(fā)商呂紅友對記者說,由于他長期在彭州和西寧之間做蔬菜采購銷售,已經建立起直接的良好合作關系,即使在運輸成本較高的情況下,運到西寧的蔬菜成本也要比西寧郊區(qū)冬季大棚生產出來的蔬菜成本要低。
 陜西省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王建康說,通過合理的蔬菜價格讓生產者得到合理的收益,是穩(wěn)定大中城市蔬菜供應的關鍵。但政府需要關注的是,消費者購買蔬菜的較高支出,應該傳導到生產者,而不是主要讓流通環(huán)節(jié)獲益。為此需要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流通成本,讓種植者更多地受益。
 長年專職分管蔬菜產業(yè)的彭州市委常委堯敏雙建議,產銷緊密對接之后,可以在銷售區(qū)的土地出讓金中切出一部分資金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加大對生產地改善生產條件的投入,還可以建立“價格補償機制”,在市場蔬菜價格低于生產成本價時,給予生產者一定的補助,以鼓勵生產區(qū)進行蔬菜的長年連續(xù)種植,確保蔬菜種植面積的穩(wěn)定。
 | 
  
 |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  | 
  
 |  | 
  
 |  |